Saturday, April 1, 2023
央視新三國最不應該漏掉的七位風雲人物:兩位謀士,五大名將
和老版的《三國演義》相比,央視新三國的爭議不少,比如杜撰了一位不把呂布放在眼裡的劉三刀,比如上將潘鳳的名言:「我的大斧早已饑渴難耐了!」,以及藐視諸葛亮、張飛的邢道榮:"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等等,以至於還有了一劉二潘三道榮的娛樂梗。
除此之外,有不少在老版三國中出現過以及在三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卻在央視新三國中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實在有點不應該,今天就來說一說央視新三國最不應該漏掉的七位風雲人物:兩位謀士,五大名將。
第一位:賈詡
論老謀深算,三國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賈詡,賈詡一生先後效力過董卓、李傕、段煨、張綉、曹操等多位主公,漢室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和賈詡的一計反攻長安有莫大關係,不過賈詡獻計有點隨心所欲,不像李儒那樣目的性很強;比如禍亂天下的是他,幫助漢獻帝東歸的也是賈詡。
賈詡雖然明哲保身,但是眼光極其毒辣押寶很准、連續押對了曹操和曹丕父子,最後官居太尉,享年七十七歲得以善終。
第二位:荀攸
曹操麾下謀士眾多,但是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主內的荀彧,一個主外的並非是郭嘉而是荀攸,在曹操平定北方的過程中荀攸出謀最多,特別是官渡之戰(包括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荀攸居功至偉,陳壽曾點評說:"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這樣一位重要的謀士,央視新三國里卻連提都沒提,歷史上的功勞都被荀彧和郭嘉兩人分去了,有點不應該。
第三位:典韋
血濺宛城、對曹操忠心耿耿的貼身保鏢典韋,同樣也沒在央視新三國有露臉的機會,倒是典韋的繼任者許褚戲份不少。
歷史上的典韋武力過人,兩次救了曹操的命,雖然得以配享曹魏太廟,但卻是26功臣中唯一沒有爵位之人。
第四位:太史慈
有不少人往往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演義中驍勇無比的太史慈為何不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事實上太史慈在史書上的地位比江東十二虎臣高多了,甚至連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四大都督都不如他,因為太史慈是被當作一方諸侯和劉繇、士燮一同列傳的。
在演義中太史慈也是江東武力和孫策並駕齊驅的猛將,可惜央視新三國仍然把他遺忘了。
第五位:廖化
《三國演義》中的廖化從黃巾起義一直活到了蜀漢亡國,堪稱是三國的活化石,「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在蜀漢後期人才凋零的情形下,廖化的重要性也更為突出。
不過很遺憾,央視新三國從頭到尾不見廖化身影。
第六位和第七位:鄧艾和鍾會
三國後期的兩大名將,滅蜀的兩大功臣到了新三國連提都沒提。
老版的《三國演義》在還原歷史人物方面顯然比央視新三國要全面多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