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0, 2023
這一戰才是明亡清興的轉折,至此之後,明軍再也無力對抗清軍了
在明末清初,大明王朝可謂焦頭爛額,內有李自成、張獻忠到處作亂,但朝廷仍然將主要兵力死死守在遼東,因為那裡有更為要緊的敵人——後金。其實,明朝一開始對後金佔有絕對優勢的,可從薩爾滸一戰後,雙方的形勢就已經攻守相易了。
隨後,努爾哈赤、皇太極發了瘋一樣席捲明朝在遼東的各個城市。明朝僅僅取得過寧遠保衛戰、寧錦保衛戰的勝利,就不得不宣傳為大捷,以鼓勵民心士氣。
再後來,明朝走馬燈似的更換對後金作戰的最高指揮,可謂鐵打的後金,流水的薊遼督師。戰局時好時壞,卻總歸還算是穩定了局面。但在松錦之戰後,明朝就徹底輸了一個底朝天。完全失去了對後金作戰的能力。
崇禎十二年,在洪承疇的率領下,明朝內部的農民軍終於被彈壓。李自成被迫帶領十八騎兵逃到陝南商洛山中,洪承疇的名望也達到了頂點。此時,朝廷自然要升他的官,於是,他被調到更為險惡的遼東戰場上擔任薊遼督師。
崇禎十三年,皇太極再一次發動對明朝的戰爭。以往作戰,努爾哈赤和他都是急於攻城略地,自身的損傷也很大。這是因為當時後金的補給要落後一些,相比於明朝更加耗不起。然而,此時,經過多年的經營朝鮮已經臣服,源源不斷提供糧食,皇太極打算採取消耗戰的方式迫使明軍投降。這就是打響了著名的松錦之戰。
明朝連連和清軍作戰,敗多勝少,形勢相當緊張。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因為軍隊戰鬥力的問題,打不贏這一戰,無法解決清軍圍困錦州的危局,也不至於輸得如此徹底。其實一開始,明軍的策略還是相當正確的。
洪承疇的如意算盤是以寧遠為大本營,以寧遠和塔山之間的筆架山為補給中心,利用寧錦防線穩步推進。這個防守反擊的方案是務實而高明的,此時的明軍實際上已經做出了戰略上唯一正確的選擇。
而且,明軍經過多年培養的精銳,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初期打得清軍措手不及。特別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也稱為了戰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史稱「清人兵馬,死傷甚多,幾至潰敗」,年輕的多爾袞在戰役中因指揮不力,被兩次革職。
如果戰役正常發展下去,明朝顯然會要贏得最後的勝利,從而能夠苟延殘喘,明清之間的較量還將持續下去,勝負也未可知。但皇太極突然發現正面戰場無法取得優勢的時候,可以集中力量切斷明軍的補給線,便密令阿濟格突襲塔山,奪取明軍在筆架山的糧草。
這一招,是中國古代兵法中屢試不爽的計策。洪承疇不可能不防備,他當時完全可以全力突圍,即使不能擊敗清軍,也可以將其大部隊牽制在正面戰場。然而,在戰場上最悲劇的一幕發生了。洪承疇手下的總兵官們,完全失去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他們目睹了十多年的屢戰屢敗,朝廷的腐朽無能,根本沒有心理準備迎接一場破釜沉舟的大勝。在關鍵時候,他們所作的居然是將背留給敵人,匆忙逃命。
這樣,本該是戰略性地調整攻擊方向,卻變成了混亂無序的潰敗。一支完全可以取得勝利的勁旅,無緣無故被恐懼支配,開始了大撤退,大逃亡。後來的細節,並不重要了,因為這一刻起,明軍已經輸了,明朝已經失敗了。
也就是這一戰,清軍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根據《清太宗實錄》的記載,他們贏得實在太多了:
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胄以數萬計。海中浮屍飄蕩,多如雁鶩。
不光如此,洪承疇被俘而降,遼東巡撫邱民仰,總鎮總兵曹變蛟、王廷臣、王朴被俘後就義,總鎮總兵楊國柱戰死,其它各級文武官員被殺者不計其數。唯一保全得就是三萬敗軍隨著吳三桂撤回到山海關。這一戰讓明軍精英盡失,實在是無力抵抗清軍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