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2, 2023
明朝出現了快遞業務的雛形,已經有了快遞相關的業務且與現代無異
近年來網購的興起。方便的網購解決了人們的各種需求,可要是沒有快遞,很多東西都實現不了,其中也離不開快遞員的辛勞。
早在明朝,上海就有經營這類業務的公司。據《上海通志》記載,明朝永樂年間,出現民信局,又稱信局,上海縣有協興昌等信局。到清朝乾隆年間,上海縣較大的民信局有協昌記輪船信局。
上海開埠後,工商業漸趨繁榮,浙江等地民信局在上海設總號,上海民信局逐漸興盛。規模較大的有協興昌信局、全盛信局等,經營網點設在商業繁華地段,分別集中於城隍廟咸瓜街和九江路一帶。
業務範圍主要是傳遞信件、包裹、錢款及票據,部分信局還兼營運送貨物。郵費金額分兩種,一種叫「酒力」,即普通郵費,另一種叫「號金」,即郵件保險費。郵費標準由各信局自定。
郵費支付方式有三種:一是寄件人全部預付,二是寄件人和收件人各付一半,三是全部由收件人承付。對老顧客,郵費可先記賬,按月按季或按年結算,還可折扣。收寄發往外地的郵件,各通商口岸的郵件由北區的信局通過江海輪船帶運,內河地區的郵件主要由南區的信局發運。
信局在近郊和外地開設分號。清朝道光年間,在金山縣開設分號的有全盛信局、汪協源信局、順成信局,在青浦縣設有全盛信局分號,在南匯縣設有日生盛信局和寶順信局分號,在嘉定縣設有永義昶、王全利、信誠、全盛、寶順、老正大信局的分號。
咸豐至同治年間,寶山縣設有寶順、全盛、老正大信局的分號。光緒年間,松江縣內設有協源、全盛、順成信局分號,川沙縣內設日生盛信局分號,奉賢縣內設方大成信局南橋鎮分號。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大清郵政局開辦,全國向國家郵政部門登記的民信局有300餘家,其中上海70家,次年達到77家,居全國首位。當年二至八月,全盛信局還代大清郵政局投送中文信件。
可惜好景不長,上海官辦郵政開始與民信局競爭,逐步採取控制以致取締。到1933年11月,官辦郵政取得絕對優勢地位,民信局無力競爭。
根據交通部郵政總局指令,上海郵政管理局通告上海的民信局,限定於1934年底全部停止營業,全市61家民信局停業。1935年,上海郵政再次通告,加強查緝,民信局全部停業。
除民信局一類的公司外,還有個體戶,叫「信客」,出現於上海開埠後,從事民間通信傳遞。經營者多為寧波人,大多單幹,也有二三人合夥,主要在上海、浙江間傳遞書信和錢鈔貨物。按月、按季或按年收郵費。
民信局顧及不到的荒僻村落,信客們也會去承接業務。他們受到在滬寧波、紹興、台州等商人信任,業務量也很大,收入不菲。1907年上海有信客320人。
大清郵政局開辦後,限制信客的活動。1934年,上海郵政管理局限令信客停業,少數信客繼續經營,至1958年絕跡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