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6, 2023
古代起義口號哪家強?李自成搞笑,黃巢有意境,朱元璋霸氣
大家都知道,古人在起義時,為了師出有名,且收攏人心,通常都會給自己的隊伍起一個郎朗上口的口號。到時候,只要群眾接受了口號便是自己人。那古人又用過什麼樣的口號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
說起古代的農民起義,就不得不提起陳勝吳廣起義。正是這兩人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也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說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成為歷代底層人民為之不懈奮鬥的力量源泉。而這句起義的口號,也可以算作古代十佳起義口號之一。
其次是黃巢起義時用的口號。黃巢自幼家庭富裕,家族靠販私鹽起家,所以他是不愁吃,不愁穿。他對唐王朝的怨恨,主要是因為仕途的關係。黃巢幾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後來他寫下《不第後賦菊》,離開了長安,回家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當他開始起義時,曾經所寫的那首《不第後賦菊》,也成了他最經典的口號。現在咱們來看一下這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不是很有意境呢?這麼看來,黃巢還是有點文化的。
然後是朱元璋的起義口號。朱元璋生活在元朝末年,政府統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後來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在陰差陽錯下加入紅巾軍。因為朱元璋軍紀嚴明,且以推翻腐敗的元朝為己任,所以得到了廣大勞苦大眾的支持。朱元璋在北伐前,曾頒布了一篇《諭中原檄》的檄文,其中主要綱領和口號就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大家有沒有覺得有點熟悉呢?沒錯,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就是從朱元璋這裡借鑒來的。
最後是李自成的口號。李自成也是窮苦出身,不過比朱元璋稍微好點,干過驛卒。後來崇禎上位後裁撤驛站,李自成就失了業。原先他還逃到甘州當了幾天兵,後來因為參將王國剋扣糧餉,他便索性殺掉王國帶人反了。李自成起義後,手下聚集了不少能人異士。為了讓老百姓接受他們的隊伍,便想出了一個口號,那就是: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所以李自成的口號以「均田免糧」為主。
而在眾多的農民起義中,之所以朱元璋能成功,不是因為他口號喊的有多好,而是因為他真的是為國為民。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朱元璋不是大俠,但他卻做了大俠該做的事。所以他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坐穩江山。而像黃巢、李自成之流,從始至終都是只為個人的私利考慮,終究難成大業。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