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6, 2023
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還能被葬入皇陵?
題主的提問有重大的謬誤,極容易把不明真相的群眾往溝裡帶。首先就是要糾正一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宣統皇帝」死後並沒有入葬皇陵,他壓根也沒有皇陵,能活下來並且得到善終,已經是阿彌陀佛,新中國政府給他的最大造化了。下面咱具體說說這事的來龍去脈。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的改朝換代,最後一任皇帝基本是被殺的被殺,上吊的上吊,幾乎就沒有活過新朝代新皇上登基之後的,個中緣由,不用說您也懂得,但是溥儀作為大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實屬運氣頗佳,自從他的偽滿洲國灰飛煙滅之後,被蘇聯人在機場擒獲,過了一段把牢底坐穿的光景後,被引渡回了新中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最後竟然破天荒的被毛主席特赦,成為了新中國的新公民,並且被安排在北京植物園工作,之後成為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這位末代皇帝因尿毒症在北京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溥儀死後,其家屬其弟溥傑婉拒了政府可以特赦建造墳墓的好意,表示堅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而選擇了火化,並且把溥儀的骨灰安放在了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原本其家族的人以為溥儀的歸宿就是如此了,但一家建造在清西陵附近的私人陵園公司《華龍皇家陵園》找上了他們,想把溥儀的骨灰移靈到這裡安葬,開始家屬是不同意的,但最終禁不住陵園工作人員的軟磨硬泡,最後於1995年的1月26日,把溥儀的骨灰入葬位於清西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注意的是,這裡的地理位置並不是傳統皇陵區僅僅是緊鄰而已,而且也不是溥儀的墓也不是皇陵規制,也只是平常的墓穴而已。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