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0, 2023
60年代的學生啥模樣?看看這些老照片
60年代的學生都是什麼模樣?他們都有哪些課餘活動?和現在的學生有哪些不一樣?這些疑問都能通過78歲的張學周老先生珍藏的老照片得到答案。從教60餘載的張老先生是一名資深少兒教育工作者,1958年參加教育工作,至今還擔任蘭州市少先隊總輔導員。喜歡攝影的張老先生用相機記錄下了很多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美好瞬間,有班裡開展主題隊會的,有帶學生參加夏令營的……這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不僅是張老先生珍藏的寶貝,也是我們了解曾經的學生時代的窗口。
一走進張老先生的家中,記者看到一幅幅裝裱起來的老照片整齊地擺放在地板上。據張老先生介紹,放大裝裱的老照片都是參展過的作品,原照片他小心翼翼地夾放在雜誌中。隨後,張老先生翻開夾放老照片的雜誌,一張張黑白的、彩色的老照片呈現在了記者眼前。有些年代久遠的黑白照片貼在一張張泛黃的白紙上,旁邊是張老先生寫的照片備註。「那個年代不像現在人人都有手機可以用來拍攝,因為我有相機,又喜歡拍照,所以學校里有大大小小的活動我都會負責拍照。」久而久之,張學周拍攝保存了許多關於學校、關於學生的照片。
在眾多照片中,有一張背景是「我愛祖國」四個大字的黑白照片,照片中有9位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張學周告訴記者,這張黑白照片拍攝於1960年,當時他擔任蘭州職工子弟小學(現西北新村小學)五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照片正是班裡的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隊會的場景。「你看,孩子們身後是他們手工做的天安門。那時候的學生也像現在一樣,會搞一些主題隊會活動,學生們會準備一些表演,像詩歌朗誦啊、唱歌跳舞啊。」
說到這裡,張學周又拿出另一張彩色照片,照片上是統一著裝的學生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排隊等候參觀的場景。張學周感慨地說,上世紀90年代,各方面的條件都變好了,學校開始組織學生走出去,利用寒暑假帶孩子們到首都北京接受不一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最多的一次組織了500名少先隊員和50名輔導員去北京,雖然帶孩子們出去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但是孩子們的收穫特別大。」
科技體驗一直都很受學生歡迎,在張學周的照片中,有一張蘭州職工子弟小學學生在教室里放幻燈的黑白照片。張學周介紹說,對於上世紀60年代的學生來說,放幻燈是很時髦的科技體驗課,很受歡迎。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學生們都是在少年宮裡體驗各種科技帶來的新鮮,另一張彩色照片正是學生在少年宮觀測天象的場景。
鼓號隊也是學生時代不可或缺的記憶,張學周手裡拿著一張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紀60年代少先隊員到七里河二十里鋪做政治宣傳時的鼓號隊,當時鼓號隊只有十幾個人。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學校鼓號隊規模漸漸擴大,由原來的十幾人增加到了上百人,另一張彩色照片正是七里河區小學的百人鼓號隊。
被大家稱為「紅領巾爺爺」的張學周如今還堅持每周去學校作報告,每次去學校他總會特別感慨。「現在學校的環境越來越好了,設施、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學生們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校園裡的一切都在不斷進步。」作為這些變化的見證者,張學周總會感到由衷的開心和欣慰。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金露(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