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1, 2023
河北地區:北宋和遼國長達25年戰爭中的主要博弈地區
眾所周知,從公元979年北宋第一次北伐大遼,到公元1004年兩國議和立下澶淵之盟,這25年期間宋遼雙方發生了一系列的戰爭,戰爭的焦點便是我們熟知的燕雲十六州。
而在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北宋退轉攻為守,雙方的主戰場也是爭奪的焦點也便轉變為河北地區。
幽雲十六州
河北地區從五代以來便是契丹與中原王朝爭奪的焦點
在契丹不費吹灰之力手下燕雲十六州之後,中原王朝便時時刻刻都受到契丹的威脅,燕雲以南的河北地區便成為了直面契丹大軍南下的第一道屏障,如果契丹拿下此地,那麼南下將一馬平川。後晉之時,契丹久攻河北易州而不得,契丹主曾說過一句話:「吾能吞併天下,而為此人所扼!」在此先不論此人是誰,光從字面意思可以發現,此人是阻攔了契丹攻下河北易州的人,如果沒有這個人,契丹就能吞併天下,也從側面反映了河北地區的重要性。
此後,在契丹的持續攻打之下,河北易主,成為契丹所轄之地,而又到了後漢,負責管轄河北易州的孫方簡依附於後漢,河北易州又被後漢管轄,直到後周北伐大遼,易州才重新回到真正的中原人之手。由此可見,僅五代時期,關於河北地區爭奪的激烈程度就非同小可。
宋承周,自然在宋朝成立之時,河北地區便歸屬於大宋。
周世宗柴榮
北宋時期,河北地區更是北宋打在遼國境內的一顆「釘子」
河北地區在北宋和遼國心中的地位之高,主要可從雙方多年戰爭中對此地的爭奪看出。
首先是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在宋太宗滅北漢之後躊躇滿志,決定乘勝追擊直取幽雲,最終的結果我們大家都知道,北宋第一次北伐慘敗,在高梁河之戰中大敗後被遼軍追擊三十餘里,斬首萬餘。
這次北伐的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宋太宗沉醉於局部勝利,在戰爭中指揮倉促 、草率,也就是高估了自己,小看了敵人;第二、宋太宗不顧將士辛苦,攻下北漢之後立馬北伐,期間沒有對有功的將士進行獎賞,這就導致了將士心中產生了厭戰的情緒。第三、遼國政治趨於穩定,擺脫了混亂局面的大遼在宋朝沒有察覺的情況之下飛快發展;第四、遼國軍隊戰鬥力方面本就強於北宋的同時,更是利用相對和平年間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指揮型人才。
如上述第一條原因所述,宋太宗在北伐之前過於自信,但是好在太宗皇帝還算珍惜自己的性命,並沒有孤注一擲,北伐之前就已經命令裴濟駐守河北地區的易州,在北宋大軍敗亡之時能夠守住此地,一來接應逃亡而來的敗軍,二來防守住此地,阻擋大遼軍隊南下。裴濟幸不辱命,在北宋高梁河慘敗的情況之下成功防守,使契丹人不能南下,保障了中原地區的安全。
由此可見河北地區的重要性,如若此地失守,契丹南下北宋必定生靈塗炭,北宋政權將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易州
緊接而來的,便是爆發在此地的滿城之戰,此次戰役的導火索是同年爆發的高梁河戰役,儘管這次戰役遼國大獲全勝,但是對於南京之圍,契丹主遼景宗仍不堪其辱,於是在大勝宋軍之後便開始積極籌劃南侵。
於是高梁河之戰的同年九月,遼景宗命人率領10萬大軍攻打河北地區的滿城,宋太宗也深知此地的重要性,在敗走高梁河之後對當前的形勢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契丹必來扣邊」,於是關於河北地區的防守布置從敗亡那一刻便開始布置了, 得知契丹來攻,宋軍立即趕往前線備戰,十月,宋軍將領拒絕宋太宗「將從中御」,根據戰場的形勢採取了詐降之法,韓匡嗣不聽耶律休哥勸阻,執意納降,結果宋軍趁遼軍不備,一舉發難,滿城之戰宋軍大獲全勝。
這次勝利讓一敗塗地的宋軍恢復了信心,而後遼軍又發動了數次報復性的進攻,雙方互有勝負,可以說,宋軍的勝利除了準備充分、臨陣大將不受君命根據戰場形勢安排戰術和遼軍麻痹大意之外,宋軍加強了對河北地區的防守至關重要,以至後來遼軍對河北易州的幾次小規模進攻皆以失敗告終。
遼軍
頻繁的局部勝利再次讓宋太宗信心爆棚,第二次北伐就這樣被提上了日程,北伐的過程在此便不贅述,最終宋軍再次大敗,而此次敗亡所造成的後果更加嚴重,遼軍趁著勝利的勢頭揮師南下,攻打河北地區的定州,定州將領深知此戰不能再敗,孤注一擲,將易州人馬調往定州防守,成功防守住了此次遼軍的進攻,遼軍不甘,發現易州空虛,轉身攻向易州,憑藉著其騎兵靈活的優勢,在易州駐軍回防之前一局將易州拿下。
至此,易州歸大遼所有,北宋進攻大遼的橋頭堡被拔出,北宋徹底失去了對遼國戰略進攻的陣地,只能被動防守,北伐之事基本上不可能再次發生了,遼國開始在兩國爭霸中佔據主要的地位。
北宋士兵
易州失守後,河北餘下地區成為了阻擋遼國南下的重要防線
易州失守後,河北的大部分軍事要點仍然掌握在北宋手中,但經過了兩次北伐的失敗與易州的丟失,此時的北宋從心理上和實際情況上都發生了轉變,對待遼國的態度終究轉變為了消極防守。
面對遼國曉勇的騎兵,第一要素便是要讓其主要戰力發不會出他們的優勢,防止遼國騎兵利用其機動性快速集結,能後隨時撤退或者包抄敵人腹部,於是北宋統治者想出了塘泊屯田的方法,使騎兵喪失其靈活的優勢,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北宋調兵遣將。不過此方法雖可有效防止騎兵,但也從側面宣布了北宋徹底放棄反攻的想法。
隨後,宋廷又在河北地區布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三支駐紮在野外的騎兵,共計一萬六千,其目的是用於野戰和應援,第二道防線:以定州為主,集高陽關、滄州軍隊於此,同時結合唐河天然屏障布置而成的防線,這道防線是最主要的一道防線,其目的是讓大軍藉助天然屏障在遼軍南下之時能夠給予沉重的打擊,第三道防線:在今河北大名地區駐重兵。
宋真宗
這三道防線形成了阻攔遼軍的縱深防禦層,如若遼軍採取攻城拔寨的進攻方式南下的話,那麼遼國每獲取一寸北宋的土地都會付出極為高昂的代價。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之中,北宋過分依賴第二道防線,以至於定州兩翼空虛,遼軍看到這一弱點很可能會採取繞行進攻的策略,歷史正是如此,遼軍對定州繞而過之,定州守將又十分消極,始終堅持固守定州不去增援,遼軍順利突破宋軍防備,兵臨澶州城下。
兵臨城下
不難看出,關於河北地區的爭奪,從北宋建立之前就已經開始,而後北宋成立之後,河北地區的易州作為北宋北端的重要防線,也是打在遼國境內的一顆「釘子」,其作用不言而喻,北宋兩次北伐皆以此地為橋頭堡。第二次北伐失敗後,易州被奪,北宋由進攻一方徹底轉變為防守一方,這一地據決定了宋遼二國在戰爭中的地位,此後北宋加強對河北餘下地區的防守,開發出三道防線,如若靈活運用,遼軍必不可能南下,奈何宋朝統治者以及駐守定州的主將太過迂腐,第二道防線被遼軍繞而過之,從而導致了北宋軍事上的失敗。
參考資料:
《宋史》《長編》《北宋之邊防》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