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1, 2023
他們世世代代,只為堅守祖先傳承的職責,卻遺忘了為誰而守
皇帝死後一般都會專門留下一批守墓人。此種風俗起源於何時,目前史學界還沒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當然,這些守墓人肯定是對這個皇帝十分忠心的,而且干這活定然也是相當負責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守墓人的後代責任心肯定會越來越低,最終,他們的會忘了自己祖輩的職責所在。甚至,連那附近有個大墓都可能忘了!
舉個例子,我們這兒有個叫邵墓村的地方,雖然村名里有個墓字,但卻已無人知曉,這傳說中的邵墓在哪?又是否真的是某個姓邵人的墓?我特意去查過我們這兒的縣誌,裡面居然也沒有這個墓的記載。但我想,如不是此地真的有個大墓,斷不至於有人給自己世代居住的村子取這麼個名字,畢竟不吉利不是?
因為接下來要說的這兩件事,就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發生的。
第一件,據《中國野史紀年》一書記載,在河北涿鹿縣礬山鎮有一個小山村,叫塔寺村,四面環山,唯一一條出入村子的路,還修在了半山腰上。因為不方便,所以這個村落里很少來外人。村民們一般也不出山,自給自足,如世外桃源一般。
專家們根據《竹書紀年》所載,考證出,這礬山鎮附近很可能就是當年逐鹿之戰的核心戰場所在。巧的是,這塔寺村的北面有座大山,不高,但專家們在山上發現了一些石頭壘起來的建築的痕迹,像是一座廟。而且山上還發現過一塊無字石碑,上面隱約可見一牛頭。我們知道,牛頭,是蚩尤一族的圖騰!所以,這塊牛頭石碑,也許能證明,山中埋的就是蚩尤。當地也有傳說,說此山中埋著一位上古大神,至於是誰,卻已無人知曉。
而這塔寺村的祖先,便是守墓人。只不過,由於年代太久,他們已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在給誰守墓。只知道,墓中人的名字,是個忌諱,說了會倒大霉!有專家們根據各種資料得出結論,說這山中埋著的,可能就是蚩尤!這就可以解釋,為啥他的名字是個忌諱!各位,這是守墓守得久了,大伙兒忘了自己為誰而守。而下面這事兒,卻正好相反。
據《竹書紀年》所載,秦始皇當年也有一批守墓人,帶頭的名叫蒙常山,是嬴政最信任的將領。據史料記載,秦始皇死後,這蒙氏家族便被遷居到了秦始皇陵周圍。但這個家族在秦國實在是太有名了,所以他們就改了自己的姓氏,而且隱居了起來。由於秦始皇墓的名氣實在太大,盜墓賊們壓根就不敢盜!所以,這蒙氏家族慢慢地就淡出了世人的視眼。到了現在,這群人已經找不到了!要不是某些史書中有他們的記載,我們今人又怎麼會想得到,這世上,曾經還有一批秦始皇陵的守墓人存在過呢?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