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1, 2023
為啥管水平差的醫生叫蒙古大夫,蒙古大夫背後的歷史真相是什麼?
蒙古大夫,字面含義是來自蒙古的醫生。然而現如今「蒙古大夫」已經被蒙上一層不好的含義,成了庸醫的專業代名詞。那麼蒙古大夫的醫術到底怎麼樣呢?今天小編為您深度揭秘揭秘蒙古大夫背後的歷史真相。
大家都很熟悉的《大宅門》第五集就有這麼一個小橋段,和白家有仇的詹王府老福奄奄一息躺在床上,聽到家人為她找來醫生,怒斥道:「我不要這些蒙古大夫看病,叫他們治牲口吧!」據說這部電視劇播出後得罪了全內蒙古的醫生,有100多名醫生聯合起來和劇組打官司。
現實中,這樣的影視作品還不老少,難道蒙古大夫真的水平不行嗎?
大宅門的詹王爺 劇照
答案是否定的。蒙古族傳統醫學,簡稱蒙醫學,是草原牧民積累起來的治療經驗,和漢醫是並駕齊驅的,蒙醫在外傷骨科、尤其是正骨方面可以說全球知名。那麼「蒙古大夫」的惡名又是從何而來呢?
蒙醫的特色是敢於用猛葯,這是草原牧民的天性決定的,草原人往往身體健康,很少生病,就算有病了也不會輕易看醫生,所以蒙古大夫接診的患者大多都是危重態或急症,需要當即立斷下狠葯。
再加上蒙古地廣人稀,且人人都是愛馬之人,故而絕大多數蒙醫除了人外,也會給馬治病,蒙古獸醫知識從成吉思汗鐵騎橫掃的時代就很豐富了,走在世界前端。
成吉思汗,曾經鐵騎橫掃歐洲
從歷史角度剖析,真正讓「蒙古大夫」四個字臭遍四海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滿清政府。
根據對歷史文化相當有研究的部落格《假圖天國》所述,滿清在關外成立後,首先征服了蒙古,劃分了蒙古八旗。沒過多長時間,早清的領導者就發現蒙古八旗馬匹的折損率非常低,一研究才知道都是蒙古大夫出的力。於是不久後滿清的每一支騎兵隊伍都配置了蒙古大夫。
努爾哈赤征服蒙古
這幫人主業治馬,戰事緊張時期也參與治人,都說刀劍無情,一將功成萬骨枯,打仗犧牲是不可避免的,蒙古大夫本事再高也救不了太多人,一來二去就落下了罵名。
滿清入關後,原本驍勇善戰的滿洲貴族養尊處優,身體變弱。有了不舒服找蒙古大夫瞧病,卻不能承受剛烈的藥性,不是吐就是瀉,把氣出在蒙古大夫身上,揶揄他們說,「你還是回去給牲口瞧病吧」,滿清國祚276年,蒙古大夫就這樣慢慢臭大街了,成了猛葯庸醫的代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