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7, 2023
趙匡胤抄起斧子敲掉大臣2顆門牙,大臣忍痛撿起:你會付出代價的
在中國歷史上,儘管君臨天下的皇帝看起來可以為所欲為,但是實際上皇帝往往會受到很多言官的制約。除了極個別皇帝之外,大部分皇帝還真不能拿言官怎麼樣,因為如果不小心將言官殺掉的話,那麼自己就被史官在史書上記下重重一筆,落得昏君的罵名。下面小編要介紹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北宋初年,當時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和言官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衝突,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就要從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個特殊嗜好說起了。建立北宋之後,初期的趙匡胤特別喜歡和侍衛們一起在御花園用彈弓打麻雀,有的時候玩到深夜才回到皇宮,因此荒廢了很多政務。這時,一位言官發現了趙匡胤「玩物喪志」的情況,於是趁著趙匡胤玩得正盡興的時候闖入宮中,說是有要事稟報。
趙匡胤聽說之後,還以為邊境發生了什麼大事,於是急忙坐在朝堂上接見這位言官洗耳恭聽他的消息。但是趙匡胤聽了半天,發現這位言官東扯西扯,說的全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責問他:「為什麼用這樣的小事打斷朕的雅興?」這位言官不慌不忙的回答:「臣以為,就算陛下仔細聆聽這些小事,也比您在後宮打麻雀要緊急得多。」
很顯然這句話的殺傷力十分之高,直接指責趙匡胤打麻雀是在消極怠工,趙匡胤頓時龍顏大怒,隨手抄起一把斧頭,用斧柄將這位言官的2顆門牙全部打落,用來懲罰他胡說八道的過失。誰知這位言官被敲掉牙齒之後,含著眼淚忍住了疼痛,只是將掉落在地面上的2顆門牙撿起來放在了自己的懷中。
見到這種情況,趙匡胤余怒未消:「你收集證據,是想去控告朕嗎?」言官這時含淚回答:「臣自然無權控告陛下,但是臣會將陛下今天的所作所為如實稟告史官,因此陛下會為今天的行為付出代價。」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面對這樣的威脅,趙匡胤不但沒有發火,卻重賞了這位言官很多財物,並且虛心接受了這位言官的批評,可見趙匡胤還算是一位開國明君。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豬肉那麼貴,歷史上豬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呢?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說到豬肉,它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一種食物,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吃,或多或少的兩塊豬排或紅燒肉。 然而,小編首先要說的是,中國人吃豬肉的時間實際上並不長。尤其在大面積開始普及吃豬肉的時候。 歷史記載,在商周時期,全國大多數人都是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豬肉不好,大家不敢吃,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
-
咱還是要在前文頻頻提到的八王之亂說起,此時的西晉王朝政治一片混亂,社會經濟形勢嚴峻,政治勢力極大削弱,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長期陷入分裂和割據中,皇族紛紛難逃。琅琊王司馬睿受東海王司馬越委託,以安東將軍都督的身份進駐建康(今南京)。也是在這個時候,美麗動人的虞孟...
-
500年前的明朝,出了一位聖人,那就是王陽明,他是文人,卻能夠領兵剿匪,平定戰亂,他是武將,卻能立院講學,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這幾年,王陽明大師儼然成為了一個熱詞,他提出的諸多理論被今人奉為經典,記錄其言行的書籍《傳習錄》更是成為了暢銷書。 王陽明 雕塑 尤其是王陽明這4個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